始创时期
1988年,才三岁的周卓轩确诊患上白血病,在沙田威尔斯亲王医院儿童癌症病房留医。他与癌病作战,母亲天天在病床前守候。医生说卓轩只有一成的存活机会,幸而他对化疗有良好反应,结果完全康復。
我们会说,周卓轩是个幸运儿。那时候,家长和公众大多误解儿童癌症病因。病童家属沒有支援,一些病童对癌病疗法反应欠佳,家人別无他法,只好祈求上天庇佑,祷告奇蹟出现。
1989年春天,周卓轩的母亲与一群热心的医生、护士、癌病儿童的家长和善心人成立委员会,为儿童癌病基金的使命播下种子,以改善癌病儿童及其家人的生活质素、协助医生提高病人存活率,及拨款资助公立医院儿童肿瘤科更新仪器和改善服务。
同年稍后,香港电台电视部制作一辑纪录片,报道癌病儿童的困境。节目播放后,香港电台电视部更与南华早报合作,发起每年一度的圣诞老人爱心大行动(爱心圣诞大行动),为关注儿童的慈善机构筹款和唤起公众的意识,这项筹款运动一直举办至今。随后两年,香港各方热心市民大力支持基金,自此以后,基金工作惠及更多癌病儿童和数以千计的病童家庭。
我们用初期的善款来聘请护士辅导员和临床心理学家。随后的工作是在医院的儿童肿瘤科病房开设前所未有的游乐区,推出医院游戏服务(现称儿童医疗辅导服务),并为此建立游戏义工网络。接着,我们为病人和他们的家人筹办社交活动和支援小组,这也是首创的服务。对于有需要的病人,我们亦开始提供经济援助。
基金善款逐渐增加,我们更协助医院添置必需用品和先进医疗仪器,并开始贊助医护人员前往海外培训和邀请专家到香港讲学,及拨款开发第一个病人数据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