腦瘤
簡介
腦瘤可分良性和惡性兩種,是常見的兒童腫瘤,香港每年約有二十至三十宗腦瘤新症。
症狀
腦瘤有多種不同的類型,而原發位置也有別,因此症狀各不相同,所以患者不一定有以下全部的症狀。
頭顱骨好像一個盒子,如腫瘤在裏面生長,顱內的壓力便會增加,因而引起頭痛、嘔吐、甚至昏迷。
顱內的壓力也會因為腦脊液的流通受到阻塞而增加。腦脊液在腦部產生,流經十分狹窄的管道,循環於腦部及脊髓的表面。如果這流通的渠道受到腫瘤的阻塞,腦脊液便會在腦中積聚,形成腦積水。
如果腫瘤壓住了某些腦內組織,孩子可能產生無力走路和不能保持平衡的現象;手腳可能變得笨拙而且顫動;也可能會有斜視,以及見到雙重的影像;可能會有吞嚥困難和發音含糊不清;也可能會有抽搐的現象。有些腦腫瘤可能會影響荷爾蒙分泌,因而引致孩子生長遲鈍或不能進入發育期。有些孩子會產生尿崩症,排泄大量尿液。此外,他們可能會變得暴躁,對食物、學校和其他活動都提不起興趣。
診斷
為了診斷腦瘤,醫生會安排以下全部或其中幾種的檢驗:
-
電腦掃描;
-
磁力共振影像掃描;
-
腦脊液檢驗;
-
血液和尿的檢驗:用以查明腫瘤有沒有影響孩子的荷爾蒙分泌;
-
眼科醫生可能要檢查孩子的視力有否受到影響。
治療
治療腦瘤的方法包括:切除腫瘤手術、放射治療(放療)和化學治療(化療)。這些治療都會在某種程度上傷害孩子的體能及智能發展,所以無論採用哪種治療方法,都需經過很詳盡的考慮才開始的。醫生會解釋治療可能帶來的各種副作用。
在大多數情況下,腦外科醫生需切取組織加以檢驗來鑑定腦腫瘤是良性或惡性。如情況許可,他更會嘗試施行手術割除整個腫瘤。孩子在手術前會服食一種激素藥物以便減少腫瘤四週的腫脹。如果有腦積水,腦外科醫生亦需施行手術以便腦脊液順利流出。若腫瘤的位置不容許任何切割手術,或手術的危險性很高,醫生便只好將一條管道插進腦內,把腦中的積水排往腹腔,以減低腦內的壓力。
如果腫瘤是惡性的,孩子可能要接受放療。除了腦部外,脊椎有時也要接受這種治療,因為癌細胞可能會隨脊髓液而循環到脊椎去。有些孩子在接受腦部放療六星期後可能會感到昏睡,但這只是暫時性的現象。
有些腦瘤也可以用化療來醫治。
長期護理
由於要因應腫瘤而接受各種治療方案,孩子可能需接受物理治療、職業治療和語言治療等;有時也需接受替補荷爾蒙治療,通常在手術後一、兩個星期開始。如果孩子需要留醫一段較長時間,他便要接受其他的康復治療。同時,紅十字會可安排老師在醫院裡指導他/她的學業。
出院後,孩子要定期接受覆診。如果腫瘤是良性的,而且完全切除了,五年後沒有復發的跡象,那麼以後復發的機會是很微的。如果腫瘤是惡性的,而孩子沒有任何徵狀,那麼腫瘤便受到控制了。如果病症復發,其徵狀通常是會很明顯,因為這些徵狀與發病初期的完全一樣。孩子需要繼續接受治療。
治癒機會
治療的成功因素在於腫瘤的位置和類別。多種不同類型的腦腫瘤有一半機會能獲成功治癒,有些腦瘤的治癒率甚至高達百分之八十,但可惜有些較惡性的腫瘤,尤其發生在年幼孩子身上的,能夠治癒的機會頗低。大多數孩子如果患有極度惡性的腫瘤,都會在瀕臨死亡的階段進入昏迷狀態,不會感到任何痛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