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会从捆绑中释放
随着香港儿童医院全面投入服务,病童及家庭已渐渐适应新环境。得到儿童医院驻院社工全面照顾病童及家庭在住院的需要,我们作为无缝的配合,除了继续支持在治疗期间的家庭,我们更关注儿童在治疗后,重返社区及校园的适应,基金亦会开拓更多其他服务,务求让癌病儿童及家庭得到更全面的支持。
癌病治疗是一个漫长的旅程,对所有家庭来说,此疾病都是陌生且令人生畏的,康复之路漫长亦充满未知之数。现今医学昌明,不少患者都能够康复,但后遗症及治疗过程的阴霾却令他们身心受创,带来心理健康的问题、复发的威胁、家庭关系的困扰、挥之不去的恐惧……
十六岁的小玲在患病前是一位乖巧聪明的女生,学业成绩中上。六年前她患上急性白血病,曾接受一连串治疗及骨髓移植,期间更一度昏迷接近一星期。她醒来后记忆及话语能力受影响,即使康复后重返学校,她也常常因学习的压力而感到沮丧,缺乏自信的她,难以交朋结友,回家后一直闷闷不乐。小玲的家长见状,一方面十分担心女儿的精神健康,为了时刻可以照顾她,母亲更自动请缨当学校的义工,每天的视线都离不开女儿;另一方面,眼见女儿因为治疗推迟了学习进度,变得十分焦急,经常催促她专注学习,为她安排不同的补习班。母亲越是紧张,女儿越是反抗,家庭关系变得非常恶劣,小玲渐渐抗拒上学,还经常出现缺课的情况。
从这个家庭的互动及面对的困难,可见癌病的后遗症不但影响患者本人,更对整个家庭带来伤害。要帮助癌病儿童康复,家庭辅导服务需要从个人、家庭、学校等各方面入手。在个人方面,孩子治疗后身心受创,要循序渐进地协助他们适应康复后的生活。我们社区服务的重返校园计划,透过模拟课堂,让孩子为校园生活作好准备。同时,我们亦会提供能力提升训练,包括专注力、体能、社交训练等;也为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安排补习课程。家长们因长期照顾孩子导致身心俱疲,亦需要被关顾。透过同病类的家庭支持服务,让同路人互相支持、分享经验,藉此感受互助的力量。另外,学校的配合也是十分重要,必须了解病童的特别需要而作出安排,让他们能在一个关爱的环境学习。在病童准备回校之际,我们更会与学校及家长紧密沟通,冀让儿童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重新开始学习旅程。
《童心》第五十七期(2020年1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