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會從綑綁中釋放
隨著香港兒童醫院全面投入服務,病童及家庭已漸漸適應新環境。得到兒童醫院駐院社工全面照顧病童及家庭在住院的需要,我們作為無縫的配合,除了繼續支持在治療期間的家庭,我們更關注兒童在治療後,重返社區及校園的適應,基金亦會開拓更多其他服務,務求讓癌病兒童及家庭得到更全面的支援。
癌病治療是一個漫長的旅程,對所有家庭來說,此疾病都是陌生且令人生畏的,康復之路漫長亦充滿未知之數。現今醫學昌明,不少患者都能夠康復,但後遺症及治療過程的陰霾卻令他們身心受創,帶來心理健康的問題、復發的威脅、家庭關係的困擾、揮之不去的恐懼……
十六歲的小玲在患病前是一位乖巧聰明的女生,學業成績中上。六年前她患上急性白血病,曾接受一連串治療及骨髓移植,期間更一度昏迷接近一星期。她醒來後記憶及話語能力受影響,即使康復後重返學校,她也常常因學習的壓力而感到沮喪,缺乏自信的她,難以交朋結友,回家後一直悶悶不樂。小玲的家長見狀,一方面十分擔心女兒的精神健康,為了時刻可以照顧她,母親更自動請纓當學校的義工,每天的視線都離不開女兒;另一方面,眼見女兒因為治療延緩了學習進度,變得十分焦急,經常催促她專注學習,為她安排不同的補習班。母親越是緊張,女兒越是反抗,家庭關係變得非常惡劣,小玲漸漸抗拒上學,還經常出現缺課的情況。
從這個家庭的互動及面對的困難,可見癌病的後遺症不但影響患者本人,更對整個家庭帶來傷害。要幫助癌病兒童康復,家庭輔導服務需要從個人、家庭、學校等各方面入手。在個人方面,孩子治療後身心受創,要循序漸進地協助他們適應康復後的生活。我們社區服務的重返校園計劃,透過模擬課堂,讓孩子為校園生活作好準備。同時,我們亦會提供能力提升訓練,包括專注力、體能、社交訓練等;也為學習有困難的同學安排補習課程。家長們因長期照顧孩子導致身心俱疲,亦需要被關顧。透過同病類的家庭支援服務,讓同路人互相支持、分享經驗,藉此感受互助的力量。另外,學校的配合也是十分重要,必須了解病童的特別需要而作出安排,讓他們能在一個關愛的環境學習。在病童準備回校之際,我們更會與學校及家長緊密溝通,冀讓兒童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重新開始學習旅程。
《童心》第五十七期(2020年1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