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儿童癌病基金 关爱同行逾三十载
儿童纾缓服务基金
儿童纾缓服务基金

阳光小子

阳光小子

温暖的科技

Self Photos / Files - online medical play session

先进的科技常给人冰冷的感觉。这次医院游戏师(註:现称儿童医疗辅导师)藉着科技,为被分隔的孩子和父母连繫上,原来科技也可以是暖暖的。

 

淼淼是一名患有神经母细胞瘤的六岁男孩,因先天的听力问题,他要佩戴助听器,平日能以简单手语与人沟通。为治疗神经母细胞瘤,淼淼须接受五天的高浓度放射性药物治疗,期间除了必须的医护程序外,淼淼只能独自一人逗留隔离病房内,每天爸爸和妈妈只可隔着铅制屏风陪伴他十数分钟,避免吸收过量幅射。

 

以往要进行这高浓度放射性疗程,病童只可靠电话与外界通讯。若挂念家人,也只能靠照片得到安慰。听障令淼淼在隔离期间无法以电话与父母通话,五天的隔离对只有六岁的淼淼来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。

 

医院游戏师尝试利用新的通讯方式,协助淼淼克服隔离的障碍。若透过手提电脑作视象通讯,步骤繁复,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错误也可能令通讯无效,更遑论要六岁的淼淼独自处理。平板电脑的操作相对简单得多,可惜隔离病房只有固网上网系统。经过游戏师反覆尝试,终于将病房原有的固网上网系统接驳无缐路由器(wireless router),将固网上网系统转化为无缐上网,淼淼便可轻易地和父母视象通讯,减少因隔离而带来的压力。

 

解决了沟通的障碍后,医院游戏师还用玩具帮助淼淼明白隔离病房的环境和治疗的安排。在小小模型病房内,男孩公仔就躺在床上,由他爱玩的超人玩具相片、常用玩游戏的手提电脑和平板电脑纸模型陪伴他。医院游戏师把纸板爸爸、妈妈、护士放在另一个地方,令淼淼明白虽然他们不在房间内,但他们会从护士站的闭路电视画面看着淼淼,好好看顾他。

 

最后,游戏师留下了手偶公仔,代替自己陪伴淼淼一同应付治疗。经过一晚淼淼指住手偶风褛上的图,又指住游戏师风褛上的图,用口形表达「C」「C」「F」。那刻真的很感人:游戏师感受到被淼淼接纳,也确定了此等工作的价值。

 

利用平板电脑作视象通讯在威尔斯已广被其他适龄病童使用,因病所带来的疏离和孤单感也会相应减低。医院游戏师的使命,正是希望透过不同方法,令病人能更好地应付治疗和住院生活,把患病的经验变成成长的机会!

 

《童心》第四十三期(20132月)